
臺灣誠正經營學會日前研討跨國經營企業的永續發展之路,邀請日本一橋大學教授小林一郎、名古屋商科大學教授阿部博友、獨協大學教授高橋均等日籍學者,針對在日本與中國的實務經驗,與國內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當前國際企業永續經營的看法。
法治 企業行為框架 市場信任基礎
最高檢察署檢察總長邢泰釗在開場時指出,法治是企業行為框架與市場信任的基礎,對跨國企業的永續經營相當重要,企業應透過透明管理機制與前瞻的風險預防策略,以實現長期競爭力與穩健經營。
普華商務律師鍾元珧指出,勞權維護、反貪腐都是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中的重要議題,AI所涉及的隱私權、演算法歧視問題,更是產品銷往歐美的廠商需要從研發開始、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必須關注的議題。
視ESG為商業議題 制定風控措施
臺灣跨國經營企業不能只從本地有沒有違法著眼,必須將ESG視為商業議題,鍾元珧認為,國際企業應從經營策略目標、主要利害關係人的關切,來決定各式各樣ESG議題對自身的優先性以及該採取什麼樣的風險控管措施。
鍾元珧同時回應小林一郎所提,日本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契約治理與申訴機制議題,鍾元珧強調舉報、申訴制度是風險管控措施重要的一環,企業需以更開放的態度面對舉報並制定回應處理機制,以把握防患於未然的先機。
普華國際財顧執行董事劉國佑,以其鑑識會計專業背景指出,企業應從董事會到高階主管層面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價值觀和文化框架,同時制定明確的政策和規則來防範潛在的不誠信行為,在日常經營中落實誠信經營的理念。
ESG大潮流下 首重建立防弊意識
劉國佑認為,在諸多管理要素中,建立ESG大潮流下的防弊意識列為首要。他指出,跨國經營企業需要使用新技術與數據分析來篩查自身與第三方供應商的舞弊、腐敗行為,甚至違法行為與風險,這樣才能落實並確保風險控管的有效性。
資誠智能風險管理諮詢董事長張晉瑞,提出如何將ESG融入企業風險管理的策略與實踐。同時在高橋均以COSO-ERM 2017探討董事會如何將ESG納入治理後回應,無論採取哪一種框架,企業應將ESG風險與機會,整合到現有風險管理框架中,並與企業商模策略相連結,非各行其是。張晉瑞強調,一致性和連貫性是確保企業兼顧效率、效能執行風險識別、決策以及訂定風險緩解計劃的關鍵要素。
永續經營 外國法制本地文化相融
阿部博友表示日本並未悉依ISSB所定國際標準,反而是考量日本企業在文化與經營需求上的獨特性以及已經存在施行並被遵循的法規後自訂適合日企經營的標準;SBI大學院大學教授盧曉斐評論中國大陸企業如何將ESG融入經營策略時指出,仍具相當挑戰。
普華主持律師蔡朝安在總結時強調,企業跨國經營確實面臨外國法制如何融入本地文化的難題。盱衡國際局勢,如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執政,勢將增添全球趨勢變化的不確定性。不過,無論如何永續發展相關議題已經進入世人眼光,企業需要謹慎持續關注,在適當時機採取適切作法,才能抓住提升競爭力的機會。
延伸閱讀
- 關注人權重塑綠色供應鏈 永續新挑戰
- 全球反貪腐蔚然成風 防制賄賂起而行
- 董事解任因何事 產學倡優化裁判機制
- 優化效能減風險 數位CLM導入正逢時
- PwC攜手點點簽 增法務韌性ESG轉型
- 從對抗到合作 勞資關係強化治理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