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21年發布的《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報告,2030年全球將創造1400萬個綠色技能相關職缺;104人力銀行2023年也公布國內「綠領」工作數,未來10年成長率達到6.5倍。顯見在全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驅使下,「綠領」(Green Collar)人才正夯。
由於人才缺口大,擁有這些永續技能與證照的人才,有機會成為綠領新貴。所謂綠領工作,包括技術型人才,如綠色產品、節能減碳、永續等領域的工程師以及管理型人才,如永續長、碳諮詢顧問、碳排交易員、碳審計師、能源經紀人和氣候變遷風險管理師等。
中央大學人管所自2022年首次與優樂地永續進行全臺ESG人資大調查,發現大型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過程,ESG越來越受到一致性重視。該校昨(26)日正式公布率先成立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永續學院),成為全國第一個授予永續碩博士學位的大學,設置永續領導力、永續去碳科技與永續綠能科技3大跨域碩博士學位學程,招收90位碩士與15位博士研究生,下(三)月開始招生。
中大永續學院表示,畢業研究生除實際授予學位,更將提供國際證照管道,輔導學生取得永續管理相關證照,如環境管理系統稽核員、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水足跡、能源管理系統等,培育產業亟需綠領人才,使學生一畢業就具備職場專業與即戰力,滿足企業對永續人才的迫切需求。
因應國際法規、淨零排放等目標,去年中央人管ESG人資大調查,擴大規模邀請該校亞洲影響力衡量與管理研究總中心參與,調查全面涵蓋國際社會推動的永續議題以及國內企業DEI(多元、公平、共融)現況。
調查共回收288份有效問卷,其中60%來自大型企業,提供多元產業觀點。調查發現,人資在ESG逐漸受到平衡重視;然而仍面臨「不易評估效益」與「缺乏ESG相關知識與人才」的侷限與挑戰。
中央人資所所長王群孝指出,96.5%人資對ESG議題有高度認知,人資成為ESG成功推動過程,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企業發展ESG策略,必須構建「企業DNA」,從內部文化共識到績效評估。中大人資所做為國內領導品牌今年邁入30週年,長期除引領趨勢更期許提升人資在組織的價值與效益。
負責永續領導力碩博士學位學程規劃的中央大學亞洲影響力衡量與管理研究總中心主任沈建文說,中大長期耕耘社會創新與公益領域,推動國際前沿企業ESG相關研究,為亞洲第一家擁有社會價值與社會投資報酬高階認證執業師(Advanced Practitioner of Social Value and SROI)、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 SDG Impact Standards)認證培訓師大學。
沈建文強調,中大「國際瞭望大師講座」將是課程規劃一大亮點,希望培養跨領域領袖人才,整合法律政治、經濟管理、環境科技、公共倫理等探討全球永續發展議題,以因應人類面臨來自全球公共事務的巨大挑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