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邱訪義等獲殊榮

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邱訪義等獲殊榮
行政院長陳建仁與國科會吳政忠主委(右三)與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獲獎者合影,圖左起獲獎人蘇奕彰所長、張雍特聘教授、邱訪義研究員、許晃雄特聘研究員。圖 / 國科會提供

今(2023)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昨(6)日在行政院大禮堂舉行頒獎典禮,由行政院長陳建仁頒獎表揚,本屆獲獎人為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邱訪義、中原大學化工系特聘教授張雍、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得獎人分別在人文社會、工程科技、自然科學、生物醫農領域展現對臺灣與全球重大貢獻。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迄今共辦理47屆,本屆4位獲獎者皆長期經營、持續投入專業領域,才能獲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呼應與落實政府科技政策,在學術、經濟、產業,甚至是全球環境層面發揮關鍵影響力,為國家社會與人民福祉貢獻良多。

邱訪義 建構模型完備民主制度

邱訪義研究員鑽研民主制度10餘年,研究緊密結合賽局理論的數學模型與實證數據資料與統計分析,建立多項重要指標,探討國會行政與立法的互動關係,以數據科學解決政治問題。其中,無私公開自建的「行政規則資料庫」給各界模擬學習。儘管研究對象為美國國會,對臺灣憲政體制也極具參考價值。

張雍 降低輸血引發的副作用

張雍與其團隊研發抗凝血型減除白血球過濾技術,臨床驗證可以有效過濾人體血液中的白血球,可以降低輸血引發的副作用,在疾病預防與治療上發揮極大作用。其關鍵技術不僅獲得多國發明專利,也創立新創公司,投入生產高階醫療器材,降低國人醫療風險,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許晃雄 建立地球系統模型防災

許晃雄早在十年前便開始組建團隊,發展臺灣地球系統模式(TaiESM)與高解析全球氣候模式(HiRAM),精準模擬極端天氣在臺灣特殊地理環境引發的災害,為政府面對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更整合國內氣候變遷科研量能,接軌國際趨勢,協助推估全球暖化對生態環境的衝擊,提升臺灣氣候模擬模式在國際學術的能見度。

蘇奕彰 帶領團隊創研清冠醫藥

過去三年新冠疫情肆虐,蘇奕彰帶領團隊研發治療COVID-19中藥複方臺灣清冠1號與2號,臨床驗證可減緩染疫症狀並降低重症病患的死亡率,同時輔導臺灣中藥廠取得外銷許可證,將清冠中藥外銷60餘國,協助國際對抗新冠疫情,不但嘉惠人類健康,更達到醫療外交目標,提升臺灣國際聲望。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主辦單位表示,該獎秉公開公平原則,聘請相關部會、學術研究單位首長與學者專家共35人組成審議委員會,再依領域特性分設自然科學組、工程科技組、生物醫農組與人文社會組進行個案審查,最後再由審議會進行最終決選。

行政院期望透過本獎項設置,表揚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鼓勵國內科研人才為國家社會持續創造優異研究貢獻,讓臺灣科技實力持續在國際發揮影響力。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