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星倡議藝術ESG 王雪沼:共好多贏

藝星倡議藝術ESG 王雪沼:共好多贏
藝星藝術總經理王雪沼(左四)與邱國峯、盧俊翰、鄭崇孝、陳昱凱、鄭宇宏、蘇頤涵等旗下新銳藝術家於2023台北藝博會合影。圖 / 藝星藝術提供

藏家趨向年輕化 市場康莊有待

今年台北藝博會(ART TAIPEI 30)圓滿落幕,「今年無論參展規模、参觀人數或成交均有優異的表現。整體而言,今年展品水平相當不錯,因此在不景氣下買氣不弱」。藝星藝術中心總經理王雪沼說,大半是老客戶出手,首次接觸的年輕藏家也不少。

長青藝術家黃志超與梅丁衍是藝星藝術的台柱,近年藝星更積極經營年輕新秀,例如: 開展首日就售出鄭崇孝的500號油畫巨作,登上藝博會殿堂、接軌全球買家,與一流藝術家同台競技,相互觀摩更是難得的機會。

王雪沼說,藝星旗下邱國峯、盧俊翰、鄭崇孝、陳昱凱、鄭宇宏、蘇頤涵等多位不到40歲的新銳藝術家,憑藉自我實現努力嶄露頭角,各自管領大小不同的一片天,不過,畫廊在過程中投入資源,長期栽培也占有重要角色。

藝術市場蓬勃發展,藏家也有年輕化趨勢。今年藝博會3、40歲買家的比例較往年更多。因應客群結構性改善,不循學院派路線的另類藝術紛紛冒出頭,但能否獲得長久支持,有待觀察。

炒短賺快錢 玩票性質終歸隱沒

這種情形多少反映出外界對藝術市場存有好賺的誤解,或者認為可以藉炒短線賺快錢。因此藝術家被看成藝人或各領域名人般投資,作品與畫家個人也在聚光燈效應下獲得知名度,吸引不少目光,市場作品卻五花八門、令人眼花撩亂。

畫廊要經營30年不容易,方向是否抓對對很重要,每次參加國際性大展,都是一翻兩瞪眼、血淋淋的實力考驗。王雪沼認為,半途出家者多屬玩票性質,充其量只能稱為熱愛藝術創作者,不同於真正的藝術家。

科班出身的藝術工作者,走出校園後要持續創作不輟,同時需經歷各種比賽、巡迴展等漫長歷程的琢磨、淬鍊與精進,往往要窮盡畢生之力、積累數十年才能厚積薄發,取得不凡的筆墨運行功力。

王雪沼認為,正統藝術長期為市場主流,過去一度因另類藝術的出現而失焦,今年藝博會大舉回歸是正向的重要轉變。譁衆取寵式的創作終究無法長久,禁不起時間考驗,終將走向隱沒。

王雪沼分析,相比稍早在新加坡、香港舉行的展覽,台北藝博會展現30年的硬實力,質量均屬上乘,也是國外畫廊眼中潛力市場,吸引日韓部份業者試圖來台「倒貨」,可惜踢到鐵板。

倡議藝術ESG扶植藝術家創雙贏

王雪沼強調,畫廊同時要對藝術家與收藏家負責。藝術家若在早期被深具眼光的畫廊主理人發掘,受到長期栽培,可以更快在市場嶄露頭角。期間也得持續進步,通過畫廊的嚴格檢視,展現值得藝廊經營的價值,成為藏家眼中值得投資的對象,願意持續買單。

疫情、地緣政治緊張對抗、通膨肆虐超過一年,效應蔓延至藝術界。王雪沼說,合理漲價是對創作者很好的鼓勵,市場在健康的機制下,才能長久運行,形成善的循環。她同時表示,企業早期風行CSR,如今ESG當道,可以著力的方向已不再侷限於淨灘或捐款給弱勢,扶植藝術家更是值得投入的項目。

現實逼人,不少優秀的藝術科系科班畢業生,迫於生活壓力轉換跑道,能夠持續投入藝術創作者屬鳳毛鱗角。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致青年藝術家獲得企業長期贊助者並不多。

藝星倡議藝術ESG,企業若能定期定額給予藝術工作者贊助,在溫飽無虞下專心創作,一方面企業得以藉此讓藝術札根,扶植壯大國家藝術軟實力,同時助力藝術家長才得展;另一方面,借重畫廊專業經營,可以適時並確保得到藝術創作回饋,對企業、藝術工作者與畫廊都有角色,彼此發揮專長,可以達到共好多贏,何樂不為?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