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世界,貧富差距與極端氣候都越來越大,然而這些1%的富豪收刮全球一半的財富、10%的富豪製造全球一半的碳排放,而大多數人都在辛苦中謀生,可是我們卻在崇拜與歌頌這些富豪,而自身買個房都要花光畢生積蓄,真是讓人感嘆。
每個人都需要有房住,花光畢生積蓄,好不容易買個房,但鋼筋水泥建築理論壽命也才50年,臨老還要面對危老建築的都更,根本難以安享晚年。
這發明的出發點是為了全球上大多數人而創造的,不僅能讓建築快速建構,且低碳、環保、壽命長,還物美價廉,買個房可以住好幾代人,這樣不僅可以把買房的畢生積蓄省下,來真正享受生活,同時還能促進消費,從而讓整體經濟均衡的發展,並且延緩全球暖化,讓極端氣候改善,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這個發明全名為: AI機器人與建築系統,分兩個子項,先前已經公開展示此發明的建築體部分:「AI機器人像素化低碳建築系統」,這次要公開的是AI機器人的部分,命名為「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系統」。
人因為主觀思維,慣於以人為出發點,所以我們猜想的外星人總是擺脫不了人型外觀,我們積極開發的AI機器人也都是人型,但人型機器人其實是非常沒有效率的,舉最簡單的來說,光是移動,兩輪的速度就遠比雙腿跑步快得多了,能耗也遠低,這還不算,人體不論視覺還是肢體活動,都是便於向前活動,背後全都是死角,機器人完全照抄人體機能,不僅讓功能受限,能耗也高,其實非常沒有道理。
我開發的機器人,不僅不要人型,甚至一體式的也不要,現在有了成熟的高速網路與AI系統,採用分散式型態,讓AI建築機器人能依需要倍數拓展AI的能力,執行各種複雜的任務,且靈活性高不會有任何死角,極大的提升能力與能效。AI機器人最擅長的是單一、重複性、危險的工作,開發這些AI機器人,能有效改善工作環境;基於這些任務,將AI機器人依粗工與細活分兩類。
粗工需要強大的力量輸出,所以必須要用液壓桿,而細活需要精準,所以要用馬達與齒輪,每個架構各有擅場,一般人形機器人的手指關節都是使用小型齒輪與馬達構成,無法大力量輸出,科幻電影裡機器人一手抓起車輛的情節,在現實是不可能發生的。
分散式AI機器人可以適用於不同行業,但因為為人們解決安居問題是全球共同的課題,而我的發明可以很好的解決,所以率先開發建築用途。建築施工,對於粗重的工作,可以採用「搬運用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如圖一所示,車體內部安置AI電腦主機,所以要兼顧車體的安全與電腦的散熱,材料使用黃銅,並且以履帶行進,另外為了能更好的搬運重物而不致傾倒,四個角落設有千斤頂,在搬運前,升起車體打樁來穩固機身。
車體的上方有轉盤,機器手臂的臂膀與轉盤以三根液壓桿相連,讓機器手臂能360度旋轉且強力的輸出,臂膀與手肘、手肘與手掌,其連接處也都是以液壓桿驅動,而液壓管路不採明管採暗管走線,是為避免在作業中損壞;手掌的部分可以依任務需求更換,不過同時AI也要經過相對應的訓練,才能運行。
此發明主要是為搬運像素化建築模塊,此模塊採用全鋼材打造,並且以仿木與仿大理石的工法來美化模塊,便於方便入住且減少裝潢,立柱與橫樑也都是鋼材,採用鋼構榫接加螺絲固定,這樣能更好的提供強大的地震與颱風的保護力,機器人手掌採用三指大掌結構,就是為了能穩定的將模塊搬到定位並加以榫接。
建築施工的細活部分,可採用「固定用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如圖二所示,前面「搬運用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將像素化建材模塊搬到定位並榫接好後,建築模塊須再以螺絲鎖定,這樣更牢靠,因此需要做細活的AI機器人來執行。
固定用分散式AI建築機器人的車體,同樣有AI電腦主機與轉盤,因考慮到不需要大力量輸出,所以用輪子移動即可,這樣靈活性更高。手臂的驅動全採用馬達與齒輪,鎖螺絲雖是簡單工作,但分兩個不同機器人來協力執行,效率更高,因此將其中一個機器人的手掌換成二指握持,如綠色機器人所示,將螺絲拿到螺絲孔處放定位等待,另一個機器人的手掌換成電動螺絲起子,如藍色機器人,將螺絲鎖好。
與眾不同的是這些AI機器人的眼睛都不是固定安置在機器人身上,而是採用多台無人機做眼睛,這樣可以提供機器人遠近、多角度的全方位視野,獲得無死角的環境數據,AI與人不同,完整環境數據相比視覺圖像對AI更有用。這些AI機器人,可以設計成獨立自主執行,也能透過無線網路來由中央AI大腦統籌來操控;當然也可以不要AI而由人來操作,只是機器人是分散式系統,由人來操控,存在一定的難度。
我的理想是創造生態繁榮而美麗的世界,讓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能美好的生活,雖然明知大家都崇拜那些收刮他們的富豪,並不會對我的公益創造領情、更遑論支持,但這項發明可以給全球大部分人帶來益處,所以花光我畢生積蓄也沒關係,能讓世界上每個人都能省下買房的畢生積蓄,過上更有意義且自在的生活,於願足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