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大廠為降低因溫室氣體排放造成氣候變遷的危害,紛紛投入開發減碳技術,在產業技術司科專計畫補助下,工研院偕仁儀建置碳捕抓與再利用示範驗證區,進行碳循環再利用技術驗證,拿業界排放的碳做原料,轉化用在發電上。
行政院在今(2023)年3月核定淨零科技方案,技術司朝達成國家2030淨零政策目標所需的淨零科技基盤建置,透過整合產研科專推動5大淨零科技領域。包括:永續與前瞻能源、低(減)碳、負碳、循環、人文社會,加速技術落地應用與導入前瞻科技研發,協助產業邁向淨零轉型、強化綠色競爭力。
其中,技術司針對負碳技術領域,投入碳捕獲再利用技術開發,如低能耗碳捕捉劑和高效率碳轉化化學品的關鍵觸媒技術;同時,推動法人單位與業界合作,建立碳捕捉循環利用的示範區,做為國內高碳排產業未來進行試(量)產的基礎。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說,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碳排問題已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大挑戰,臺灣向來以出口為導向,恐將直接面臨各國實施碳關稅帶來的減碳壓力,因此,減碳技術開發勢在必行。
針對負碳領域碳捕捉再利用技術,工研院開發碳捕獲、轉化甲烷儲能及應用發電的多項淨零技術,協助仁儀將廠區鍋爐尾氣碳進行捕捉及再利用場域驗證。
本次雙方合作在示範區共驗證3項技術,包括: 1. 碳捕抓先導示範系統,一年可捕獲70噸碳;2.碳轉化甲烷先導示範系統,每年可生產26噸甲烷,透過3.氣轉電示範驗證系統進行發電,轉換成廠內用電效益,未來減少碳排產生的碳權,將透過碳交易賣給國內其它碳排大戶,以符2024年徵收的碳稅規範。
仁儀總經理吳柏勳說,仁儀致力研發、生產、銷售電子包裝材料,產品涵蓋半導體、SMD/SMT等製程市場。隨全球對永續發展的迫切需與數位技術與工具的發展,仁儀以永續發展精神,逐步落實減排減碳,這次科專與工研院技術合作,將製程中排放的碳捕獲,轉化成可再利用的能源,接軌國際趨勢,實踐淨零排放。
工研院與仁儀共同建立熱媒鍋爐尾氣碳捕抓,再利用轉化為甲烷發電的示範驗證區。後續將透過持續運轉驗證,以增進相關系統的應用經驗,有助優化驗證系統基本性能,同時驗證各產業鍋爐碳尾氣再利用的可行性,協助業界創造更大的減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