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長風在〈散文寫作的道路〉上說:「(寫作散文)要有真功夫、硬功夫,還得細功夫。」1在散文的創作實踐上,司馬長風無疑深有領會,在另一本散文集《鄉愁集》序中,他簡略概括了自己在散文創作上的自覺,有這樣一段話:
散文是樸實的藝術,給人以純靜的美感。音樂有旋律,繪畫有彩色,雕塑有形象,舞蹈有姿態,小說有情節,詩歌有節奏;散文則什麼都沒有,但有寂寞的獨語。……她像苦茶的清香,幽谷的鶯聲,深山的流水,靜夜的微風。2
在散文的創作上,司馬長風既是一個理論建設者,也是一個實踐者。他針對散文語言的毛病,曾提出過「二革」和「三戒」的說法。所謂「二革」,是革除歐化語法和革除超級長句。所謂「三戒」,是嚴戒洋文、戒用文言詞語和戒用冷僻的方言。
當然,和現在的散文理論建設相較,司馬長風的看法,無疑較為保守而有相當的侷限性。但他在提出建構散文的理論時,以「語言」為其目的,追求「純文學」意義的散文,路向卻是正確的。
評論家陳國球在〈詩意與唯情的政治────司馬長風文學史論述的追求與幻滅〉說:「(追尋)中國風味的文學語言的基礎,這是司馬長風的文學理想。」又說:「司馬長風的純文學應該與這些近代西方的觀念有比較密切的關係,因為中國傳統的詩文觀都是以社會功用的考慮為主流,而他則主張撇開這些思想文化或者道德政治的考慮。」3
司馬長風有關散文理論的論述,其實更多見於他的《中國新文學史》中。第二十一章「散文的泥掉與花朵」和第二十七章「散文的圓熟與飄零」裏,在論及不同作家的散文作品時,常加插了他對散文的觀點與批評。我們由此清楚知道,他主張純文學意義的藝術散文,反對傳統散文「載道」的功能。他盛讚何其芳的散文,篇篇都是珠玉。他在評賞何其芳的〈哀歌〉時說:
〈哀歌〉確是篇佳作,但中西史蹟雜揉,也有傷「純」的原則。4
他認為優秀的散文作品,是何其芳的〈墓〉、李廣田的〈山水〉、豐子愷的〈午夜高樓〉、馮至的〈塞納河畔的無名少女〉和沈從文《湘行散記》裏的篇章。在論及李廣田的《灌木集》時,司馬長風這樣說:
在《灌木集》中,罕見歐化的超級長句,翻譯口氣的倒裝句,也絕少冷僻的方言土話,所用語言切近口語,但做了細緻的藝術加工。換言之,展示了新鮮圓熟的文學語言,也可以說,重建了中國風味的文學語言。5
在論述優秀的散文作品不應有的語言毛病時,司馬長風也同時正面的提出了對散文語言的要求,他認為最好的散文作品其中一個指標,是「散文詩」。在比較李廣田和何其芳的散文作品時,司馬長風說:
李廣田的散文,有何其芳的精緻和朦朧。《灌木集》中的〈井〉、〈馬蹄〉、〈樹〉、〈荷葉傘〉、〈綠〉、〈通草花〉和〈霧〉,足與何其芳《畫夢錄》中的〈雨前〉、〈黃昏〉、〈獨語〉、〈夢後〉、〈哀歌〉和〈樓〉媲美,都是散文詩,新文學運動以來最好的散文詩。不過,李廣田的情意和風格都樸厚,耐得住咀嚼,何其芳有時則失之於纖巧造作。6
對散文的藝術審美要求,司馬長風對焦於「語言」上,並把詩歌語言的準則視為優秀散文的指標。當然,對所謂「詩意語言」的理解,司馬長風有很大的侷限,即「純」與「美」是也。但司馬長風不能把所謂「詩歌語言」理解為一種「隱喻性質的語言」。以致他所提倡的優秀散文,逼近三、四十年代的「美文」一路。文學作品中語言的重要性,已是文學評論家一致公認的。龔鵬程在《文學散步》中「語言形式的符號作用」一章裏說:
其原理,蓋如理查茲所云:韻律正是利用其人為面貎來產生至高的框架效果,把詩的經驗孤立於日常生活偶然與無關的事物之外。它賦予藝術品一種特異的人為性質,使之有別於一切自然景象及事物,確保一篇藝術成品的「藝術性真實」,勿使之淪落分解到「事實之真」的層面去。7
司馬長風明白散文沒任何憑藉,所倚賴的惟有語言。因而對散文語言有其相對偏頗的執著。放在今日,這點仍是難能可貴的。他個人的散文創作實踐,大略有以下幾種著作:
- 《捋龍鬚的人》香港:文藝書屋 1969年1月出版
- 《鄉愁集》香港:文藝書屋 1971年1月出版
- 《唯情論者的獨語》香港:小草出版社 1972年出版
- 《吉卜賽的鄉愁》台北:遠行出版社 1976年12月出版
- 《綠窗隨筆》台北:遠行出版社 1977年9月出版
- 《浮生三唱》台北:文淵出版社 1978年6月出版
當中所謂文藝的散文,或曰美文,在《吉卜賽的鄉愁》和《綠窗隨筆》中,佔的份量比較多。早期我和學者陳德錦合編的《香港現代散文名篇選析》8中,便收錄了他的一篇〈大牌檔及其他〉。這是篇語言樸實隨和的文章,和司馬長風主張的散文路數不同,風格迴異。也正好說明作家的理論主張與其創作實踐不必一致,其原因是理論是完美的,而創作卻常受侷限,不一定能把理念實現出來。
讀司馬長風的散文,我們明白散文的追求可以多樣化,而對語言則有相對嚴格的要求,其要求應是「擬詩歌的語言」或「詩歌的語言」。司馬長風認為是「純」與「美」,現代散文則認為是「隱喻」與「象徵」。
注釋
- 見《吉卜賽的鄉愁》,司馬長風著,台北:遠行出版社,民65年版,序。
- 見《鄉愁集》,司馬長風著,香港:文藝書屋,1971年2月版,序。
- 〈詩意與唯情的政治──司馬長風文學史論述的追求與幻滅〉,見《感傷的旅程:在香港讀文學》,陳國球著,台北:學生書局2003年8月版。
- 見《中國新文學史‧中卷》,司馬長風著,香港:昭明出版社,1987年10月第四版,頁116。
- 見《中國新文學史‧下卷》,司馬長風著,香港:昭明出版社,1987年10月第四版,頁144。
- 同5,頁147。
- 《文學散步》,龔鵬程著,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7月,頁73。
- 《香港現代散文名篇選析》,陳德錦、梁新榮、舒眉編選,香港: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