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黃柏笙 上銀智慧撞球冠軍連三

臺科大電機工程系碩一黃柏笙
臺科大電機工程系碩一黃柏笙連續3年在上銀智慧撞球賽奪冠。圖 / 臺科大提供

今(112)年上銀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大獲全勝。臺科大電機系碩一黃柏笙與不分系大二周佑澤組成的「下一隊」,在智動裝杯、智動裝袋、智慧撞球,三項皆獲冠軍,共獲頒27萬元獎金。其中,黃柏笙已經連續3年在本獎項奪冠。

黃柏笙連續3年奪得「智慧撞球」冠軍,但他其實不擅打撞球,只是懂得運用影像處理程式與機器手臂等軟硬體整合,操作機器手臂擊打撞球。

上銀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以往都偏重在程式能力,今年較著重在硬體的機構設備,處理複雜的機器手臂動作,因此,黃柏笙非常感謝上銀科技在賽前借出機器手臂讓團隊練習,始能游刃有餘。也謝謝指導教授吳國彰提供3D列印、雷射切割等實驗室設備、分享業界經驗,讓他受益匪淺。

黃柏笙分析,競賽當下跟實驗室的環境不同,導致許多團隊無法因地制宜以及調整分工。賽前他親力親為、要求嚴謹,時常思考各種可能,經過多次沙盤推演,才能在每次比賽跟不同隊友很快就能培養默契,創造佳績。

吳國彰說,黃柏笙今年一舉奪得上銀智慧機器手競賽三項冠軍,為他高興且自豪,認為實至名歸。每年暑假看他準備比賽,即便面對主辦方每次精心設計的不同難題,總能舉重若輕,用最簡潔有效的方法,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這樣的能力,是黃柏笙本身才能加上努力得來,吳國彰說,身為指導老師,反而可以從學生身上學到一個技職生完美模版:擁有實務想法並能整合技術能力加以實現,這正是他向來的教學目標。

今年上銀智慧機器手實作競賽,在「智動裝杯」、「智動裝袋」以及「智慧撞球」三項目中,均出現不同於以往的困難題目。「智動裝杯」內容為模擬工廠出貨或無人飲料店的情況,使用機器手臂拿取杯、蓋後,裝取一定水量,再取到出貨區。

「智動裝袋」要利用機器手臂打開摺好的紙袋,再將裝了3種物料,包括鋁箔包飲料、鋁箔袋食品、光滑表面的橢圓形食品放入,共須完成4袋。

「智慧撞球」則是從原先輪流出桿共10桿,改為每隊2分鐘,需要優化影像處理速度,加快效率。而這剛好恰是臺科大團隊最擅長的部份,因此在今年第三度獲得冠軍。

自97年到今(112)年,本項競賽已辦理15年,上銀秉持:「機器人的誕生是為服務人類。教育讓機器人擁有智慧,提供人類服務永續行動」理念,激發與鼓勵國內年輕學子針對機器手臂進行研發與創意應用。

 

延伸閱讀

google.com, pub-9231246403495829,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發表評論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輸入你的名字